2018年10月13日由湖北美术馆与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联合策划举办的《格律·设计——陈楠汉字艺术设计观》(武汉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幕,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以汉字为设计体系、以建立中国汉字设计史为研究方向的学者型设计师。
陈楠,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博士生导师,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设计者之一,主持了2014青岛世园会、北京礼物、故宫博物院包装系统等重大设计项目;担任伦敦奥运会、巴西奥运会、NBA中国等设计顾问;是“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视觉传达类总召集人;曾受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汉字设计主题学术演讲;全球首款甲骨文设计字库“汉仪陈体甲骨文”的设计者。
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是陈楠的理念之所在。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使他的设计变得有温度,有独到的见解,也代表着一个方向。在这个展览的背景下,读+周刊专访了陈楠。
陈楠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所有的“新”其实都有来路和根源
读+:您似乎很早就把自己的设计方向锁定为传统文化,为什么会这样?
陈楠:在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们是特别西化的,做海报都只做英文字的,不愿做中文版。大学时代,我协助母亲编写《中国吉祥图案应用大全》,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一本日本人写的书,图文并茂、系统完备地介绍了中国吉祥文化;后来又看到英国人写的研究中国佛教法器的书,当时国内还没有这样严谨的关于造像、手印的研究;这些事情都让我有点惊讶和郁闷,惊讶别人做得那么好,郁闷的是近百年来我们自己做得很不够。这可能是我关注中国传统设计形式与方法最初埋下的种子。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为“创新”而苦恼。全班同学,受了同样的训练,功底也都扎实,那么我应该如何寻找自己的方向,如何去创新?
指导我毕业设计的孙德珊老师面对我关于“如何创新”的提问,给了我一句话“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使我浑身为之一震,旋即产生了颠覆性的思考——既然所有的“新”其实都有来路和根源,那么唯有理清传承,才能谈得上创新。
毕业以后,我曾为李政道先生做过一些设计工作,李先生在一次学术海报中用了汉字“格”来表现物理学的格物,就是不断地穷究事物,分子、原子、粒子……一层层不断地去细究。
应该说,这些都给了我启发,我们研究古代中国的设计思想文化,目的不是像牌位一样供起来,是要将其运用到当下。
展览现场
人们还是会追求“美”
读+:如何看待今天的世界设计大潮流?如何看待您当年的选择?
陈楠:现在很像100多年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样子,机器工业摧毁了传统手工业,那么传统工艺代表的美也被击碎了,不再被认为是美。
由此诞生的现代主义美学统治了100多年,无论是“性冷淡”风,还是消费者熟悉的欧美中低端功能主义作品,或者代表高端的艺术家个人观念表达之作,都可以视为这一潮流的产物。
今天,科技革命正在摧毁或者说改变传统工业,人们的生活习惯也被大大改变,可以几个月不出门,依靠网络而生活,那么人们的美感一定也会改变。新的“美”可能会基于交互、定制、虚拟,作为设计师,我警惕这种变革,但我又用“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来勉励学生。
我对他们说,是手机的寿命长,还是国画和汉字的寿命长?手机会消亡,国画和汉字不会,人们还是会追求“美”。所以,我现在觉得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这条路选得很对。
陈楠讲座现场(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中国设计界现在处于兴奋状态
读+:您怎么看“大江南北的创意产品似乎是同一批人在做“这种现象?文创产品如何“突围”?
陈楠:你说的那些,严格来说算是工艺品或者旅游纪念品。要开发文创产品,首先要有IP,IP不见得是最有价值的或者最有名的,但应该是最有人气、最受欢迎的,编钟还不能算是IP,还需要寻找它的独特的文化价值、品牌价值,并凝聚提炼成符号。
目前开发文创产品最成功的要数故宫,一年能卖10个亿;这方面故宫又学习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他们开发了肉形石和翡翠白菜两个IP,其实从文物价值来说,这两件不是最宝贵的,可是有人气啊。
而北京故宫,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并不知道它最有名的文物有哪些,只知道它有伟大的建筑。现在不同了,故宫开发了好几个IP,包括《千里江山图》,非常成功,丝巾和包等衍生产品很受欢迎。
北京电影学院2015年开设了全日制本科“电影衍生品设计专业”,但是很多艺术院校里还没有文创产品设计专业,很多学生缺乏锻炼。应该鼓励学生们进行实践,比如博物馆、艺术馆里的小卖部、小商店,如何通过创意产品提高销售额,这可以作为实践课题。
读+:您如何评价中国设计现状?
陈楠:我觉得现状是积极的,因为大势在这里,国家日新月异,中国人又非常聪明。
比如汉字,一般认为日本设计师不错,但是调研一下,真正字体做得好的还是中国设计师,很多日本设计团队还要找中国设计师介入。现在环境好,信息多,创意空间大,这些都是积极因素,我不赞成看到问题就急于批判。
汉字设计是四条并行的历史线索
甲骨文网格原理
《装饰》杂志视觉设计
我要用楚文字做一个“好玩”的东西
读+:能否从设计师的角度谈谈对武汉的印象?
陈楠:这几年武汉设计进步很快。我把展览首站放在武汉,除了因为我是武汉人,还因为这里是全国四个“设计之都”之一。武汉设计界、美术界有很多很厉害的人。
从设计的角度说,我觉得武汉可以担当起中华传统文化主线中的南线研究这个重任,历史上看,来自东南亚、吴越、南粤乃至巴蜀滇黔方向的文化影响,是通过荆楚渗透到北方的,所以这里汇集了多种元素。湖北省博物馆我去了无数次,堪称设计师的宝库。继甲骨文、金文、女书、东巴文之后,下一步我就会用当代的设计方式和语言去运用楚文字,去做一个“好玩”的东西。
读+:在武汉,有很多年轻人正在或者想要学习美术、设计专业,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陈楠:不要轻易妥协,但是也不要妄自尊大。如果客户不喜欢你的作品,不要嘲笑他没文化,他是你的第一读者,如果连第一读者都不能打动,怎么说服消费者花钱购买?
成功还是有定律的,就是不能懒。现在学美术的门槛比较低,可能有人会误解,觉得胡涂乱抹也能充艺术;其实没有人能靠胡涂乱抹成功,那些大家、名家,都是经过辛辛苦苦的磨练,才能达到自己的境界。
新章草设计字库
东巴文字库设计
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设计解读
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许产品
陈楠出版著作展示
甲骨文表情包
甲骨文设计衍生品
采访:长江日报记者 李煦
本文转载自: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