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此起彼伏,越过了国界,也使得人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之外……
陈楠自1999年开始进行甲骨文研究与创作,2017年发布史上首套甲骨文设计字库“汉仪陈体甲骨文”。2020年2月21日,他特为本报创作了全新甲骨文艺术作品“异域可为通”,以此向世界各地人们表达“天下一家”的理念。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已经在世界各地肆虐一个月。“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引起大家的热烈关注几致刷屏。如此优美的诗句体现了人类共同命运的理念。诗句原出自日本国长屋亲王赠送给唐朝千袈裟上所绣汉字,也正是受这些诗句的影响,鉴真决定东渡传法。
在这些文化传播交往中,汉字成为重要的符号载体。1999年,我开始着手甲骨文的研究与创作实践,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汉字强大的生命力。由此,我特别希望通过甲骨文创作一幅文字意象作品,描绘在这字里行间充满的跨越国界的善念与人性。
我希望设计的灵感与图形依据直接来源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8个字。这些字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川”字像两岸相隔中间有流动的河水,以此为一衣带水象征将象形的“山”字分为两边表现出“异域”的概念。在画面的上方是异域山川共同拥有的风月,甲骨文中的“风”与“凤”同源,而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天下太平的瑞鸟,飞舞的彩凤与象形的“月”字再加上“云、气”两个甲骨文,组合成吉祥流动的意境。
创作过程中,我想到另一位中日间重要的文化使者阿倍仲麻吕(晁衡)。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送他回国时曾写过一首《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结尾两句也有“异域”二字:“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遂改动一字取“异域可为通”为作品标题,就让这幅作品为文化相通、为大爱无疆做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陈楠,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设计学博士。
转载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2月24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