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编 张夫也
张夫也,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意中国设计联盟副主席,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曾任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装饰》杂志主编,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艺术史论学部主任。
长期以来,张夫也教授高度关注设计教育和设计研究,是我国率先倡导开展设计审美与设计批评的学者,也是最早主张在中国展开设计生态研究的专家。目前在清华大学主要从事外国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担任的《外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于2008 年入选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2014 年入选我国首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并获“慕课先锋”奖,2017 年获教育部“国家精品课”,2019 年入选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曾获“北京市高校名师奖”、“北京市教学创新标兵”和“宝钢优秀教育奖”。著有《外国工艺美术史》、《世界装饰艺术史》、《外国现代设计史》、《日本美术》等专著和教材多部,并发表多篇在国内学界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同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相关科研课题。
张夫也教授曾多次策划并主持全国性的艺术与设计教育等大型学术活动和专业论坛,为促进中国艺术与设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为全国多所院校作巡回演讲,深受所到院校师生欢迎。同时,还应邀远赴美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日本和泰国等国的著名艺术院校作演讲并进行学术交流,为传播中国文化艺术和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专题序言
设计文化从发展之初到今日,有了巨大的进步和提升,成为了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这充分彰显了人所具有的创造和批评这两大“法宝”的作用。人们通过批评和总结,不断寻求前航的坐标,创造了辉煌的设计文化。因此,没有批评就没有设计文化。
近年来,我之所以热衷于探讨设计审美和设计批评问题,就是在工作中深刻体会到艺术批评虽然在我国已相当成熟,但设计批评一直是一个空白。尤其是看到中国在设计方面开始大规模、快速地发展,在这浮躁的推进过程中又暴露了诸多问题,甚至出现了设计上的悖论。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设计批评、设计审美所致,这对我国的设计发展十分不利。
本专题的十篇文章,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一些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其中有四篇文章从理论层面分析论述了设计批评视阈下的当代设计特点和趋势,回顾、评价中国设计理论发展的基本历程及其角色变迁,重新认识并定义了设计的角色和身份话语,同时,对中国设计批评可能的书写方法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和思考。另外,以生态理论的视角分析阐释了历次设计运动在设计批评中的角色和意义。其余六篇文章,高度关注现实,紧密结合国内外设计现状展开了深度的论述。其中,有对乡村设计中存在着主体屏蔽和权力展示的问题、乡村设计价值的赋能缺失与服务错位问题的批评;有对全媒体时代和“后疫情”时代设计的动态发展及设计批评的多元方式的思考;有针对《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角色造型中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问题的批评、辨析与反思;有对四川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资源转化不充分、设计类型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的批评,以及通过重庆石井坡街区彩绘文创升级改造个案,对城市中的老旧工业住宅街区的现存整改模式的反思与批评;还有基于设计审美与设计批评的视角,对嘻哈精神与流行文化在潮牌设计中的呈现和“国潮”设计的审美动向与时尚精神等方面问题的探究,不仅很有新意,而且思考深刻,不乏闪光之处。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从中可以看到作者们对设计批评的认知和解读,希冀设计批评能够伴随我们的设计一直走下去。
我想,对设计而言,批评是不可或缺的,设计批评必然会在未来的设计发展中愈来愈显示出其无可替代的优势。
《设计审美与设计批评》组稿情况
专题论文简介
设计批评视角下的中国设计理论发展七十年?
(1949—2019)角色变迁及其身份话语
王敏
江南大学,无锡 214122
摘要:回顾与评价中国设计理论七十年的基本历程及其角色变迁,并从设计批评的角度审视设计理论之于设计的作用及影响。通过回溯这七十年的设计理论发展之路,对不同时期的角色、作用以及影响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评述。指出在设计理论学科发展过程之中,除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和认识之外,机构、专家个人以及学科等也成为影响中国设计理论发展的因素。分析中国设计理论发展的七十年,总体上在三个不同阶段重新认识并定义了设计的角色和身份话语,并从设计批评的视角剖析了其中的问题。
关键词:设计批评;中国设计;理论研究;角色;身份
设计批评视阈下中国当代设计发展的几个特征
李江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摘要:科技发展、生产进步、生活方式改变促进当代中国设计迅速发展并呈现出新的面貌。设计理论建设,特别是设计批评领域的发展对认识当代设计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以设计批评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探讨分析设计批评视阈下的当代设计特点和趋势。设计对受众价值观念的呈现、服务性将成为设计未来的重要趋向,各类设计类型边界将消融与并重组,设计教育将在价值观和创造力培养方面予以强化。在批评视阈下对上述问题进行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对中国设计的现状产生客观清晰的认识,对于当代中国设计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设计批评;中国当代设计;设计价值观;设计理论
赋能缺失与服务错位:乡村设计价值批评
丛志强,张振馨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摘要:无所不包的设计类型和百花齐放的介入方式,反映出设计介入乡村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设计对乡村振兴的干预不断增强,因此,对乡村设计价值的研究有利于乡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构建。以内生式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研究、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乡村设计所存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乡村设计中存在着主体屏蔽和权力展示两大问题,反映出乡村设计价值的赋能缺失与服务错位。与乡村设计相关的多元群体迷恋造物逻辑并陷溺城市崇拜,是设计赋能价值与服务价值异化的两个重要原因。迷恋造物逻辑形成了乡村设计中“物中心,人边缘”的集体认知;陷溺城市崇拜导致设计与乡村所在地的人、技、文、地、景之间出现非正义的不平等性现象。融合设计是解决上述问题,实现设计对村民和乡村赋能价值与服务价值回归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设计介入乡村;乡村设计;设计价值;设计赋能;设计服务;融合设计;内生发展
“技”与“美”的相向而行
袁园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摘要:对“技”与“美”辩证统一关系的思考,在全媒体时代以及设计赋能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当代设计作为显性表征,集“技”与“美”于一身,而“好”的设计必然是“技”与“美”的正面碰撞并完美融合的最终呈现。因此,两者相向而行才是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这一趋势又改变了设计批评的固有观念与方式,并引导其朝着多元化发展。本文以当下中外优秀设计实例为切入点,探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设计发展的变化与趋势;梳理“技”与“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并对“后疫情”时代设计的动态发展对当代设计批评的多元方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科技与艺术;设计批评
基金项目:北京印刷学院科研与能力提升项目(04190118002/038)
批判与超越
——设计运动在设计批评中的角色和意义
董智斌
西安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西安 710054
摘要:设计运动和设计批评是人类设计系统演变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设计系统不断调整、演进的驱动力量。本文从生态理论的视角通过对历史上设计运动的分析来阐释设计运动在设计批评中的角色和意义。设计运动不仅指向设计的生产,它还贯穿于设计的批评、鉴赏和消费等环节。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群体性活动,设计运动对设计现状的批判、超越的特性,求新、求变的诉求以及设计运动主体、客体、目标和方式的共生关系构成了设计运动介入设计批评的内在要求,设计运动的这些内在特质构成了其设计批评的重要模式和驱动力。然而,设计系统的动态性和设计运动的生态位使设计运动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设计批评中既有丰富多彩的一面,又存在着诸多历史性相似或相通的一面。对于这一规律的探讨对反思中国语境下当代设计批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设计运动;设计批评;内在结构;中国当代设计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19 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XGH19123);2020 年度西安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项目(6310320008)
设计批评视野中的四川旅游文创产品开发
詹颖
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成都 610213
摘要:四川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对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当下四川旅游文创开发中,由于体制机制、品牌管理、设计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导致设计过程中出现文化资源转化不充分、设计形式高端化和同质化并存、设计类型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应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完整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产业链,以“品牌联名”的形式形成聚合效应,以“文创+”的设计模式创新旅游文创商品的购买与使用体验,以设计带动乡村振兴、以文创推动精准扶贫等路径,推动四川旅游文创设计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设计批评;四川;旅游文创;产品开发
基金项目:2019 年四川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SC19EZD045)阶段性研究成果;四川省社科规划2019 年度项目(SC19B090)阶段性研究成果
《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评析
张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191
摘要:2019 年,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经上映,便广受赞誉,成为近些年来中国动画电影里程碑式的佳作。该片内容方面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改编,形式方面颇具中国美学风格。但是,针对动画角色造型中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尚有值得辨析与反思的问题。传统文化符号承载形式与意义双重属性,该片在形式层面,通过传统文化符号表现了角色造型的形式美感。但在意义层面,传统文化符号尚未满足剧情文本需求。即符号意义与故事内容、时代背景和地域特征应形成逻辑自洽的审美系统。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动画中国化;评析
城市老旧工业住宅街区的设计整改及艺术文创活化探索
曾巧1,曾玲2
1.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1331;
2. 石井坡街道,重庆 401331
摘要:拟探索城市老旧工业住宅街区的现存整改模式中面临的被动的“拆”、消极的“弃”、乱象的“替”等需批评警示的设计困境及全新的艺术文创活化整改设计手段。通过重庆特殊钢铁集团住宅区石井坡街区的彩绘文创升级改造这一推动从环境到制度的更新复兴个案,说明自上而下的政府组织更新模式,可以活化街区更新因子,塑造老工业大住宅自身独特的时空环境特色。通过艺术文创活化改造,解决城市文化断层、街区品质低劣、居住环境保护主体观念缺失等问题,使特色景观街区具有全新的价值,能够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激发居民积极参与建设维护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老旧工业住区;设计整改;设计批评;艺术文创;活化
基金项目:四川美术学院博士重大课题培育项目(BS17015)
从实践到书写:当下中国设计批评的发展与可能
徐恺
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84
摘要:设计批评是设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设计实践为物质基础,运用设计史作为理论支撑,有着评价设计成果,指导设计实践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当下中国设计批评的既有成果与现实问题,致力于中国设计批评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回顾设计批评的发展线索,强调了它与设计实践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当下设计现状,分析了设计批评书写的必要性,浅析了中国设计批评的进展,并着重思考、归纳了中国设计批评可能的书写方法。中国设计批评从实践中诞生,其研究与书写要结合国情与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突出学术性质和学术价值,要在指导实践的基础上努力建构新的学术大厦。
关键词:设计批评;中国设计;设计研究;实践与书写
嘻哈文化语境下的潮牌设计审美探议
刘朔
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84
摘要: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区,出现了一种街头文化属性的街区派对文化,这便是嘻哈(Hip-Hop)。狭义的嘻哈指代说唱风格(Rap)的音乐,广义的嘻哈泛指嘻哈文化,包括说唱、街舞以及涂鸦等元素,在20 世纪80 年代和90 年代颇为盛行。在这股文化风潮的洗礼之下,涂鸦元素、暗黑风格、超大码等服饰特征逐渐凸显,欧美时尚界孕育出Supreme(1994)、Stussy(1980)等倡导街头文化的顶级流量潮牌。另一方面在亚洲的日本,Matermind JAPAN(1997)、Roar(2001)、Roen 等三大暗黑潮牌,以及Neighborhood(1994)、A BathingApe(1993)、Evisu(1991)等备受追捧的街头潮牌应运而生,直接刺激了中国的时尚潮流以及服饰品牌。2000 年后,在日本潮牌的影响趋于式微之际,美国潮牌随着嘻哈文化在中国的势头渐长而卷土重来,另一方面,本土潮牌Clot(2003)、Hi Panda(2010)、NPC(2009)等的诞生,以及近几年间李宁等老牌服饰的成功转型,引领了中国时尚界的“国潮”风尚。这些设计不仅传达出嘻哈文化的精神,也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理念。一直被国内时尚界所审视和边缘化的潮牌设计,开始重获新生。本文立足于设计审美与设计批评的客观视角,旨在探究嘻哈精神与流行文化在潮牌设计中的呈现,并力求揭示“国潮”设计的审美动向与时尚精神。
关键词:嘻哈文化;时尚设计;潮牌;国潮;设计审美
(原创 I&ED编辑部 工业工程设计期刊)
《工业 工程 设计》2020年8月第4期,特邀清华大学张夫也教授为专题主编,策划专题《设计审美与设计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