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申报,经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办公会审定,报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授予常沙娜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名誉会长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最高荣誉称号。
常沙娜,女,1931年3月出生,满族,中共党员,中国著名工艺美术设计家、教育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教授。2019 年荣获中国文艺家联合会“终身成就美术家”称号。
1937年,常沙娜随父母回国,1945年至1948年在敦煌随父常书鸿临摹敦煌历代壁画,学习传统文化艺术及绘画,并与父亲合办“父女画展”,展出父女俩在敦煌莫高窟临摹的作品。1948年赴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院美术学院攻读绘画,1950年底毅然放弃未完成的学业提前回国。1951年,被破格聘任为清华大学营建系工艺美术教研组助教。1953年起,先后在清华大学营建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染织美术系从事教学第一线的工作,并参加了大量艺术设计实践。作为新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罕见的女性领导者,她的个人经历折射出一段中国现代美术和艺术设计的深刻历史;她的学问、人品皆受教于父辈,且通过教育事业得以薪火相传。
一、设计功绩
1950年代,她先后参加了苏联展览馆(现北京展览馆)、首都剧场、民族文化宫等新建筑的装饰设计,随后被安排到人民大会堂工程的装饰设计小组,凭借敦煌历代装饰艺术的扎实功底,迅速脱颖而出。1952年10月,在林徽因的指导下,她为首次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设计礼品,大胆将敦煌的鸽子元素运用到工艺美术设计中,为会议设计了《景泰蓝和平鸽》装饰盘和丝巾国礼。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主持设计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纪念雕塑。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她担任总顾问,参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工程建筑外立面装饰工程及馆徽方案的设计工作,并亲自修改方案,且亲临工作现场指导设计团队工作。
常沙娜在积极探索传统图案的运用、创新、与工程需要相结合的过程当中,逐渐摸索出适合时代要求和自身特点的艺术风格。在设计人民大会堂外立面的门楣栏板、花岗岩台阶上的浮雕装饰、宴会厅的天花顶、接待厅东西两侧的半圆形休息厅,以及近年设计的北大厅的“春夏秋冬”浮雕装饰等方案时,她都借鉴了敦煌图案的风格,根据不同的实用需求,采用不同的材质和工艺,以娴熟、多样的手法完成作品。
二、教育成就
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所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建校伊始,她作为染织系一名青年教师,除积极准备图案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多次参加赴敦煌、新疆的调研考察,完成了“敦煌历代服饰图案”初期的收集工作,并于1961年参加了学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新疆少数民族染织刺绣图案展”。1982年,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她被任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一年后被委以院长的重任,1998年,她卸任院长职务。在担任院长的15年间,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在教学改革、学院硬件建设、人才引进、国际交流等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带领学院顺利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将学院建设成为一所设施齐全、师资雄厚、理念先进、专业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领先全国的艺术设计最高学府。学院培养的一批又一批毕业生,为祖国的艺术设计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常沙娜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极为重视将传统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的设计思想注入教学与设计实践中,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社会担当
在承担教学与设计工作的同时,她仍以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起社会工作,并且始终保持着艺术家的敏锐和纯真。重要职务包括: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
四、重要成果
2001年,出版的《花卉集》是她几十年如一日捕捉和提炼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记录。2004年,年逾古稀的她还带领身边学生,完成了《敦煌历代装饰图案》整理、编绘的繁重工作。2014年,开始“花开敦煌—常沙娜图案研究与应用展”全球巡展,将她的研究与个人创作展示众人,让世界感受敦煌艺术与大自然之美,促进中国社会对传统、大自然与当代美学三者的重新认识。2021年,她与景泰蓝大师钟连盛联袂,于9月5日在北京首发《世纪华章》景泰蓝大盘,近200余名中国工艺美术界人士共聚一堂,见证了敦煌文化与景泰蓝两大国粹艺术融合的创新之作面世。2021年,“常沙娜设计奖”大赛在网络上启动,面向全球设计人才征集优秀设计作品。2022年,与他人合作设计《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2022年,出版《黄沙与蓝天:常沙娜人生回忆》一书,她回顾了不同寻常的八十年人生经历。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