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8日,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展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形象设计展》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幕,展期持续至10月7日,观众可持本人身份证免费参观。这是一场从设计角度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的展览,展览理念另辟蹊径,展品难得一见。其中展出的大量设计手稿、图纸等均为首次亮相,是从国内很多博物馆、企业等单位汇集的珍贵史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形象设计展》以40余个设计案例为线索,既有国旗、国徽和国歌等国家形象,也有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等代表国家发展的建筑,以及汽车、自行车、电视机、缝纫机等带着时代风貌的民生物品。
此次展览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形象的形成过程,使观众从整体上认识国家形象的构成。展览由设计周组委会邀请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共同策划,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形象设计进行系统梳理。
9月5日,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展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形象设计展》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幕。嘉宾在看国旗的设计稿。
大量珍贵史料首次公开展示
本次展览着重介绍了国家形象设计的历程。新中国国家形象设计始于1949年6月,周恩来主持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六个小组,其中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及国歌方案。第六小组由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和沈雁冰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郭沫若等人。
当时对国旗、国徽及国歌设计均提出了要求,国旗要求“庄严简洁为主”,国徽则要求“庄严富丽”,这就为国旗和国徽定下了不同风格。当年9月,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发出《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通过各大报纸向全国发布,随后进行评选、修改和确定。
本次展览以40多个设计案例为线索,系统梳理、展示这些国家形象的设计历程与思想。同时纳入了与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相关的重要设计,鲜活、立体地展现了这一时期的时代风貌。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中展出的大量设计手稿、图纸等均为首次亮相,是从国内很多博物馆、企业等单位汇集的珍贵史料。
系统展示形象、建筑、民生设计
本次展览分为形象篇、建筑篇、民生篇三个部分。形象篇包括国旗、国徽、国歌、人民币、邮票等设计,其中尤为着重展现设计形成的过程。例如,针对设计过程最为曲折的国徽,展厅中专门辟出一个区域,呈现梁思成、林徽因主持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以张仃、张光宇、周令钊等人为主的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两个团队的设计,他们之间既有分歧又有合作,最终国徽图案融合两方的方案。
建筑篇呈现了以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新中国大型建筑的设计过程,着重呈现了建筑纹样的设计。例如,对于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顶的图案设计,参与设计的常沙娜曾表示,她原本设计方案直接用了敦煌图案风格的花瓣,构成了天顶中心的圆形浮雕装饰,被告知图案要考虑五千人宴会厅的整体照明、通风、结构的需要,因此不断修改。
另外,人民大会堂吊灯上的石膏花都形成统一风格,应用传统的唐代花卉纹样,花瓣来自莲花、宝相花、牡丹花,后来又用向阳花。这样的风格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总体按照大会堂建筑形式和功能所需而进行设计。
民生篇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系列民生物件原件,既有井冈山牌汽车、永久牌自行车、北京牌电视机、熊猫牌收音机等大件物品,也有水壶、算盘、煤油灯、铁皮玩具等小物件。展厅中贴出的一系列海报,呈现了新中国初期人们热情向上的生活状态。(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