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前夕,清华校史馆重新装修规划完毕,校史展布置一新。
在清华校史馆,陈列着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王洪亮教授带领创作团队创作的浮雕作品《清华百年英烈》,创作者饱含对清华英烈们缅怀崇敬的创作激情,用有筋骨、有温度的雕塑艺术语言,生动塑造了清华英烈们的英雄形象。
这些优秀的清华学子、学长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谱写了清华的百年不朽历史篇章。透过这一张张年轻英俊的脸庞,看到这一个个英姿勃发、正气凛然的清华人形象,让我们肃然起敬,更激起我们爱国的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的力量。莘莘学子来远方,行健不息须自强,水木清华众秀钟,万悃如一矢以忠。百年清华,莘莘学子,肩负国家的责任,民族的希望,为着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着中华民族的崛起振兴,做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为了共和国的建立,前赴后继,英勇牺牲。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然中央……。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活动会上,这首陪伴清华走过百年的校歌回荡于清华校园,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把我们带入清华大学百年历史。
服膺守善心无违,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清华英烈激励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努力奋斗为国争光,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
2011年,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雕塑系教授王洪亮为清华大学校史馆制作浮雕作品《清华百年英烈》。
《清华百年英烈》(局部)
《清华百年英烈》 (局部)
《清华百年英烈》 (局部)
《清华百年英烈》 (局部)
清华百年英烈人物介绍:
韦杰三(1903-1926),号继文,曾用名崎卉、守愚。壮族。广西蒙山人。他是一名清华学子,以一个青年学子的远识与忧患,挺身于民族危难发端之时,不惜为救国而赴汤蹈火;他是一位向“恶社会”挑战的作家,是壮族现代史上第一个为民主革命而牺牲的爱国知识分子。他是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中所赞誉的“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他是朱自清教授在《悼韦杰三君》中反复称赞和怀念的“一个可爱的人”,“年纪虽轻,做人却有骨气”。
施滉,白族,1900年出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人。1917年考入清华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4年7月,施滉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1927年3月,施滉加入美国共产党,并当选为美共中央中国局首任书记。在美共中央领导下,施滉在华侨和留学生中宣传共产主义和中国革命,建立党的组织。1933年冬,施滉在北平召开会议时,因叛徒出卖而被捕,随即被押解到南京。在狱中,面对残暴的敌人,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地痛斥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坚信革命必胜,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1934年初,施滉被反动派杀害于南京,年仅34岁。
胸怀天下,追求真理,勇于实践,不惧牺牲,施滉以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实践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
张甲洲(1907.5.21—1937.8.28),曾用名张进思,字震亚,号平洋。1907年5月21日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张家油坊屯。193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并先后兼任中共北平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和代理北平市委书记等。1937年8月28日,抗日将领祁致中为防止日伪当局对他的迫害,派参谋长李景荫、少先队政委郭革一等去富锦接应其转移,离县城行至董老茂村时,突遭伪地方团队武装伏击。在战斗中因腹部中弹,流血过多而牺牲。时年30岁。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沈崇诲(1911―1937),国军空军飞行员,抗日英雄。祖籍江苏南京江宁,后迁居到湖北武昌。其父亲沈家彝先生,在北平法政界任职。沈崇诲牺牲时任空军第2航空大队9中队分队长。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1937年8月19日晨,奉命轰炸敌舰,适遇敌战斗机袭击南京、杭州,其护航战斗机被迫迎敌,遂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与第九中队飞行员升空执行任务。飞临日军舰时,所驾904号飞机突然发生故障,尾部冒出浓烟,速度减慢,脱离战斗队形。此时,日军旗舰“出云号”正指挥航队与中国空军激战,沈崇诲遂与同机的陈锡纯驾机撞击“出云号”,但因伤势过重,不幸坠海。沈崇诲殉国时年仅26岁。为表彰其英勇爱国精神,国民政府特追赠其为空军上尉。
孙世实(1918-1938),又名孙方。吴江县(今苏州市吴江区)七都乡人。著名社会学家,烈士。民国24年(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参加“一二·九”运动。民国25年,他与黄华、蒋南翔等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三月余。出狱后,他作为清华大学学生代表,出席北平学联大会,被选为北平学联常委;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孙世实由上海至南京,再到武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夏,他调入中共湖北省委任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湖北省队部训练部长,不久又任省队代理队长。当年10月,日本侵略军包围进攻武汉,孙世实随同《新华日报》和八路军办事处人员乘坐新升隆轮,于22日撤离武汉。23日,该船行至湖北嘉鱼县燕子窝江面,遭日飞机轰炸起火。他为抢救落水同志而牺牲。
邓维熙(1914--1938),笔名微曦、微西,南城县人。1934年入读北平清华大学。1935年12月9日,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学生大游行,接着又参加“一二·一六"大示威。1936年3月被捕人狱。出狱后回南城养病。1938年6月29日, 日军波田支队使用化学毒弹武器攻破了江西北部长江上的马当要塞,侵略军沾满血污的铁蹄自彭泽登陆,窜上了江西大地。邓维熙奋起反抗日寇暴行而惨遭杀害,时年24岁。
何懋勋(又名何方),江苏扬州人。1935年考入南开大学经济系,学号为1942。他积极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战爆发后,进入长沙临时大学读书,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11月,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笔从戎,北上抗日。1938年3月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赴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任青年抗日挺进大队参谋长。 1938年8月,鲁西北抗日武装为配合保卫大武汉,组织了济南战役,挺进队全体同志坚决要求参战。8月28日何懋勋奉命率青年抗日挺进大队进驻齐河坡赵庄,遭到日伪军四五百人的突然袭击,在血战中,因寡不敌众,何懋勋英勇牺牲,时年21岁。1995年12月1日,昆明师范学院在西南联大旧址立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基座上携刻着为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献身的27位英烈名录,列在第一位的即是何懋勋。
陶守文(1915-1939),北京人。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她立即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七七”事变后,为照顾寡母留在北平。在地下党组织领导下,担任北平民先妇女大队第三分队长,秘密进行抗战宣传、募捐等活动。1938年11月初,陶守文身份暴露,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身患重病,但始终坚贞不屈。1939年1月经保释狱外就医,不久病逝,时年24岁。
熊大缜(1913年—1939年),男,出生地上海市,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1935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兼理学院院长叶企孙先生助手,参与清华南迁工作。1938年4月,熊大缜放弃赴德留学的机会,参加八路军,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兼技术研究社社长,领导研制烈性炸药、地雷和无线电设备,积极从事抗日活动,1939年被冀中军区锄奸部以“国民党特务”罪名秘密逮捕, 1939年夏熊大缜被诬为特务,被当时的中共冀中军区锄奸部逮捕秘密处死,年仅26岁。1986年8月20日,中共河北省委为熊大缜平反昭雪。
纪毓秀(1917-1939),又名纪雨秀,江苏宿迁人。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后转入外文系。到校不久,投身“一二·九”运动。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春,到太原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的工作。在极端艰危的环境下,她不计个人得失,坚持不懈,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被誉为“山西三大妇女领袖”之一。后积劳成疾,在重病中仍以顽强的毅力拼命工作,1939年10月6日不幸逝世,时年22岁。1989年,根据清华校友们的强烈请求,将她的骨灰由山西迁至水木清华北山上。
袁时若(1910-1939)原名袁照高,又名阮志刚。山东省临沂市马石猴巷人。中学毕业后加入中国国民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去费县开展农民运动遭通缉,与党失去联系。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1939年2月,任《大众报》社第三任社长兼总编辑。同年12月10日,随《大众报》社和中共胶东区委党校的一个大队在紧急行军转移时,在掖县三元乡河南村与日伪军遭遇,被敌包围,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
彭国珩又名彭永年,江西吉安人。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学系。勤奋好学,乐于助人,被同学推选为清华救国委员会委员。“一二·九”运动中,积极参加各项抗日救亡活动,表现突出,1936年后担任救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彭国珩奉命由临县去延安学习,行军路上不幸牺牲,时年25岁。
袁永懿又名于公,原籍贵州省修文县,生于北京。1930年由北京汇文中学考入辅仁大学,1931年转入清华大学历史学系。1936年毕业后到天津南开中学任教,同年进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七七”事变后,毅然投笔从戎,南下抗日,并参加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后经中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山西五台山八路军随营学校学习,1937年底结业后被派往徐州,参加“平津流亡学生同学会”的工作。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39年8月的“肃托”中袁永懿被错误审查,1940年4月在沂南县被错杀,时年29岁。1985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为之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张凤阁(1909-1940) 字季荪,河北获鹿人。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学系。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进步学生活动,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在担任《清华周刊》社会科学栏目编辑期间,发表了《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的比较》、《中国现代文化的冲突和批判》等文章,旗帜鲜明地宣扬马克思主义。1932年初参加了“反帝大同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在山西发动了“十二月事变”,张凤阁所在的197旅旅长赵世铃叛变,张凤阁被捕,关押进阎锡山顽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孙楚的岩山监狱。在狱中受尽折磨,但他坚贞不屈,进行了顽强斗争。1940年阴历五月初一,被杀害于山西阳城县秋川河附近,时年31岁。
齐振铎(1916-1940),又名何宜之,蒙古族,北京人。1934年由北师大附中考入清华大学地理学系地质学组。在校时刻苦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立志“读书救国”。 1937年8月北平沦陷,清华南迁,齐振铎留在北平进行秘密抗日斗争,是北平民先队负责人之一,并兼民先队市民大队队长。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1月,北平党组织遭到破坏,他失去了组织关系,遂离平到津,继续从事地下抗日斗争,并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夏,又由平西回到冀东,任十二团党总支书记,7月转战到遵化县的东娘子庄。7月20日在下连队检查工作时,遭遇日寇袭击,率战士奋勇抗击,不幸中弹负重伤后牺牲,时年24岁。解放后,党和政府在唐山市的冀东烈士陵园里为之立碑纪念。
凌松如(1913-1940),又名凌则之,四川屏山人。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学系,后转入社会学系。到校不久便被推选为学生会代表。1940年8月,在著名的“百团大战”中,率部队赴太行区参加正太路破袭战,他身先士卒,机智勇猛,出色完成任务。12月,日军对我太行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凌松如率25团在武乡县担任阻击任务,接连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在与敌人浴血奋战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7岁。
黄诚(1914-1942),号幼山,河北安次人。1934年夏,考取北平清华大学地学系。1936年2月29日拂晓,四百多名武装军警闯入清华园,手持“黑名单”搜捕爱国学生,遭到广大学生的坚决反击。此后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自觉的无产阶级战士。 1941年,在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制造的“皖南事变”中,黄诚不幸被俘,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他和所有革命战土一样,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还在狱中组织了党支部,领导难友同敌人进行了英勇斗争。1942年4月,黄诚等在被押解去福建途中,被特务毒杀。时年仅28岁。
杨光泩(1900年—1942年),浙江吴兴人,早年就读于上海敬业中学,后进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由于成绩优异,被保送留学美国,获得国际公法哲学博士学位。1926年,杨光泩从美国留学归来,在清华大学教书,不久进入北平政府外交部任职,担任驻沪特派员。1930年就任中国驻伦敦总领事及驻欧洲特派员。1942年1月2日,马尼拉被日军占领。当天,日本驻马尼拉副领事木原次太郎要挟杨光泩将旅菲华侨领袖集中起来,杨光泩当场拒绝,于是,日军将杨光泩囚禁。1942年4月17日,杨光泩被日军杀害,牺牲时年仅42岁。
阎裕昌(1896-1942),又名门本中,号锡五,北京人。1919年经人介绍来清华学校当工友。那时的清华学校,时一所留美学校。阎裕昌烈士是1942年5月8日,在河北生安平县武莫营村被敌人杀害的,时年46岁。他热爱国家,忠于人民,宁死不屈,铮铮铁骨,表现了头可断、志不可侮的凛然正气,保全了党的秘密,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践了革命到底的誓言。(《清华英烈》清华大学校史教研室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4年)
李冠英(1911-1942),又名李松霄,河北武邑人。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系。1935年积极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一名出色的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曾被推选为清华大学学生会干事会干事,分工负责民众教育工作,兼任民众学校校长。193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任冀南五专署专员,为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1941年夏,赴太行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1942年5月,在反击日寇大扫荡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于太行山下,时年31岁。
姚明达(1905-1942),字达人,号显微,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1925年7月与王力等38人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姚达明是一位现代史学家和目录学家,也是一位忠贞爱国的文化战士,又是一位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烈士!1942年6月,浙赣战事发生,日军窜扰金华、上饶一带,泰和震动。1942年月8日,于新干县石口村被日军包围。名达先生拼其全力与敌搏斗,击毙一名敌人后壮烈牺牲!终年37岁。(《清华英烈》清华大学校史教研室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
杨学诚(1915-1944)又名奇山,湖北黄陂人。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出台后,素来埋头用功的杨学诚也不得不卷进这剧烈动荡的政治激流之中。1936年夏,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秋出任支部书记。 1943年初,他从鄂南返回江北,已是身患多种疾病,但仍抱病坚持工作。严重的肺病使他卧床不起。1944年3月6日,平汉线各据点日军出扰大悟山南北地区。3月7日杨学诚随军转移,在大悟山北麓高家洼病逝,时年29岁。
齐学启(1902—1945),湖北省宁乡人。1915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编入1923级。在校8年勤奋学习,各科成绩优良,长于英文数理等课,文史造诣尤佳。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划时代的“五四”运动,齐学启和广大同学一起积极投入了这场“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爱国运动。齐学启将军牺牲在缅甸仰光附近森林中。(《清华英烈》清华大学校史教研室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
潘琰(1915-1945),又名潘虹,江苏徐州人。中共党员。1944年考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文史地专修科。抗战胜利后,积极投入到反内战、争民主的运动中。1945年12月1日,50多名国民党军警和便衣特务闯进师院校园,向同学们大打出手,潘琰带领同学们与之抗争,凶恶的敌人竟将两颗手榴弹投向人群,潘琰胸部中弹,仍奋力抢救同学,又被敌人用石头击倒在地,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临终时她用微弱的声音呼喊着:“同学们,团结呀!”时年30岁,为“一二•一”四烈士之一。
李鲁连(1927-1945),原籍浙江省嵊县。1927年出生山东青岛,他是“一二•一”惨案中第一个死于反动派暴徒手榴弹之下的烈士,牺牲时年仅18岁。李鲁连少年即随父走南闯北,耳闻目睹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的罪行,逐步接受了新思想。1945年高中毕业,进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数理专修科。在西昌“五四”节演讲比赛中,获第一名。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反动军警到联大师范学院闹事,他站在斗争的前列,反动军警、特务向手无寸铁的学生投掷手榴弹,李鲁连当场牺牲。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05年,进入绵葛轩小学读书。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1914年6月,论文《名誉谈》发表。1919年2月,成为《清华学报》编辑。1924年6月,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1932年8月,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
王昊(1920-1948),又名王筱石,云南澄江人。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政治学系,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2年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五九读书社”,1945年加入“新民主主义者联盟”(地下党外围组织)。1947年春,根据中共云南省工委的指示,到缅甸仰光隐蔽,并担任中共仰光支部办的中文《人民报》的编辑工作,这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7月30日率农民武装攻打敌人太和乡政府时受挫,撤退时为救援战友,与敌人展开战斗,终因敌众我寡,身负重伤,英勇牺牲,年仅28岁。1981年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王昊为革命烈士。
钱泽球(1920—1948),青浦人。1938年参加抗日救亡宣传队。1940年考入西南联大工学院机械系,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军工机械厂担任翻译。 1947年8月,为配合我军秋季攻势,接受组织任务,成功爆破敌人在长春的弹药库、军械库、兵工厂。而后,在国民党新七军从事情报、策反秘密工作。 1948年4月,再次接受上级指示速至九台完成重要任务时,不幸被捕。 同年10月长春解放前夕,被敌人用电线捆住双臂、双脚,用铁丝深插其口后惨遭活埋。
曾庆铨(1924-1948) 曾庆铨,广东兴宁人。1942年考入西南联大经济学系,在校期间,参加进步社团“冬青社”,继续学习革命理论,积极参加党领导下的各项革命活动。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磨黑中学支部组织委员,发展了党员和“民青”成员八十余人,使思普地区成为我党在滇南的重要基地之一。1948年9月,他组织率领民兵伏击夺取敌人的一批军火未果,被地方武装头子张孟希诱捕。他拒绝了特支准备劫狱营救他的计划,宁愿牺牲自己,以保存革命力量,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和英雄气概。10月12日,被敌人秘密杀害于磨黑镇班底河边。时年24岁。
钟泉周(1919-1949),镇海县柴桥人。早年在宁波日新街新学会社当学徒,后毕业西南联大电机系。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青年同盟,自此投身学生运动。1946年,进入上海公交公司保养场工作,被选为公司员工福利会理事长。上海解放前夕,组织公交工人进行“反饥饿”大罢工,并扩大到法商电车和三轮车工人。1949年2月16日,被国民党上海当局逮捕。次日被害于江湾,被称为上海“公交三烈士”之一。上海解放后,陈毅市长为“公交三烈士”亲笔题词:“为中国人民事业而牺牲,永远为人民所怀念。”
吴国珩(1921-1949),又名吴汉平、吴开寿,祖籍江苏江都,生于扬州。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经济学系。在联大中共地下党员的帮助下,参加了进步同学组织的读书会,学习《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积极投身于学生的爱国进步活动。1946年5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49年3月初,受中共滇南工委派遣,4月5日夜,部队转移时遭国民党部队的包围袭击,在突围时吴国珩不幸光荣牺牲。时年28岁。1986年12月,云南红河哈尼族瑶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确认其为革命烈土。
江文焕(1919-1949),又名江涵,浙江衢县人。1943年考入西南联大外国语文学系,因筹措路费等原因逾期到校,只获许旁听半年,便离校到彝族地区当教员。1944年秋返回西南联大复学。1947年9月到江山县中学任英语教员,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中共江山县中学党支部书记。1948年底全国解放战争形势迅猛发展,为配合解放大军南下,江文焕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准备组建游击队,建立游击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不幸于1949年1月23日被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特务逮捕。在狱中面对种种酷刑志坚如钢、宁死不屈,还鼓励难友们坚持斗争。1949年4月中旬被国民党特务活埋于衢州东门郊外,时年30岁。
黄竞武(1903—1949),原名敬武,字敬和,爱国民主人士,革命烈士。黄炎培的次子,生于川沙。清华大学毕业后,去美国哈佛大学进修,获经济硕士学位。1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建成后,黄竞武任总部组织委员会委员和国外关系委员会委员,联络海内外人士开展抗日民主运动。1949年5月12日上午9时,黄竞武踏进中央银行办公室的时候,不幸被预伏在里面的保密局特务逮捕,深陷囹圄,在狱中受尽酷刑,忠贞不屈,严守机密,在5月18日凌晨被秘密活埋杀害。
齐亮(1922-1949),又名陈世荣、齐燕生,河北蠡县人。1938年考进设在重庆的南开中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8年9月齐亮转移到成都温江中学教书,暂时隐蔽,又被叛徒追捕,于1949年1月与妻子一同在成都被捕,押回重庆,关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在狱中他同难友们一起进行了英勇斗争,曾写了一份“支部工作纲要”供难友学习。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于“中美合作所”。时年27岁。
刘国鋕(1921-1949),四川泸县人。1936年考入成都建国中学。他参加同学们的读书会,阅读《大众哲学》等进步著作,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入西南联大经济学系学习。来联大后,他积极参加社团、壁报活动,团结进步同学,开展爱国抗日活动,1941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还利用假期回家带回中共南方局对昆明学运的指示。1948年4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关押在“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后转移到白公馆。面对敌人的酷刑,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软化利诱和亲属的规劝,他斩钉截铁地说:“要我脱离共产党,办不到!”在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与难友们秘密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就在重庆即将解放前夕,于1949年11月27日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时年28岁。小说《红岩》中的刘思扬的原型就是刘国鋕。
荣世正(1922-1949),四川达县人。1943年考入西南联大电机工程学系。在校期间努力学习,成绩优秀,积极参加进步同学主办的各种社团活动,和同学们一起相互研讨国内外形势。抗战胜利后,响应党组织的号召,离开联大回到家乡,任教于达县女子中学,并参加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8年6月,由于叛徒的出卖,荣世正在开县中学不幸被捕,关押在重庆“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在狱中,他团结难友,热心助人,同大家一起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1949年11月27日被敌人杀害于渣滓洞,时年27岁。
陈月开(1923-1950),又名陈海,祖籍广西苍梧,生于越南,抗战爆发后回国定居昆明。1943年考入西南联大历史学系。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青年同盟”,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45年夏改名陈海,到云南昭通中学任教,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5月,在一次反革命武装叛乱中被匪徒抓捕,身陷囹圄,6月24日被残酷杀害,英勇就义。时年27岁。
万家义(1928-1950),湖北汉阳人。1948年秋考入清华大学经济学系,在校期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后,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进城宣传活动。于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4月至5月间,由于解放军大部队继续南进海南岛,地方武装力量又较单薄,国民党残匪与地方反动武装勾结起来乘机作乱,6月25日雒容县委决定组织万家义等十多名县干部参加的武装工作队到各乡镇发动群众,配合解放军进行清匪反霸。当队伍行至江口镇附近时,突遭土匪袭击,万家义在战斗中失踪,于7月16日发现已被国民党残匪杀害,时年22岁。
陈虞陶(1922-1950),字叔初,云南平彝人。1941年自云南省立曲靖中学高中毕业后曾应聘至普珀两级小学任教,1944年考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文史地专科。1949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由于表现突出,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5月东山区土匪暴乱,县委调他任东山区副区长,他临危受命,迅速赶赴东山区报到,发动群众征粮和围剿土匪。7月,土匪围攻东山区政府,由于敌众我寡,区政府全部人员被击散,分头突围。陈虞陶在夹马石不幸被俘,惨遭杀害。时年28岁。
祁延霈(1910—1939)又名祁天民,原名祁延霈,满族,1910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929年入清华大学。1933年受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37年抗战后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派往新疆从事抗日统战工作,任新疆学院秘书,兼教育系主任。1939年春任哈密区教育局局长。1940年因病逝世。祁天民为了抗日,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病逝的消息一经传出,各族群众无限悲痛,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参加追悼会的有哈密各机关、学校、团体、工商界的各族民众近千人。维吾尔族老人按照他们民族的习惯为祁天民举行了丧葬仪式,群众在他的墓碑上刻上八个大字:“天山永孝,正气长存”。
陈定达(字三才),江苏昆山人。1916年考入清华学校,赴美国留学回国后,在上海创设北极电气冰箱公司,任总经理、副总裁,又任上海联青社社长、清华同学会会长等。1932年日军侵犯上海,他与爱国志士多人出钱出力,以技术协助构筑防御工事。1937年,参与策划刺杀汉奸汪精卫,不幸因机密泄漏被捕。汪伪对其威逼利诱,许以电政司司长一职,遭严词拒绝。1940年10月2日,在南京雨花台从容就义。
戴荣钜,镇江名门戴秾季的第四个儿子,戴荣钜在报考空军之前就是西南联大地质系的一名学生,顺利通过了美国的空军训练。1944年6月17日,正当长沙守军与敌激战之际,我空军第五大队出动P-40飞机十二架,掩护B-25轰炸机四架出击长沙外围的敌炮兵阵地。在长沙上空发生激烈空战,敌机被击落三架,我机一架受伤,飞行员戴荣钜在归途中坠落在长沙以西的安化县山中,机毁人亡。这是我期同学为国牺牲的第一人。
缪弘,1943年入学的西南联大外文系学生。1944年秋随美军和国民党鸿翔部队空降到被日军占领的敌后作战。抗日战争胜利前夜,1945年7月31日,在收复广西平南附近丹竹机场、冲击日军山头制高点中,他奋不顾身随士兵冲锋(作为翻译官本可与同行美军军官一起留在山下),壮烈牺牲。时年19岁。
顾衡,江苏省无锡市人,1909年生。1927年9月入南京中央大学数学系学习,并参加进步组织“大地社”。1929年应邀来北平任新农业学校教员(该校由华洋义赈会创办,清华大学、燕京大学、香山慈幼院共同管理)。1930年10月在清华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张立森(张钦益)、徐子佩。入党后在清华过组织生活,并担任清华校工夜校教员。1931年应邀赴安徽省太和县师范学校任教,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数月后,去农村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任太和县委书记。1932年4月,参与发动太和“四·一九”起义。1933年调任中共南京特支书记,后又任市委组织部长。1934年南京地下党遭到重大破坏,顾衡不幸被捕,他在法庭上严词申斥国民党反动派,于1934年12月4日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时年仅25岁。
岳岱(1917-1939),河北静海县人,1917年生。1930至1936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积极参加学生救亡活动,成为“一二·九”运动中的积极分子。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岳岱投笔从戎,到山西参加新军决死三纵队,走上武装抗日的战场。(当时参加了共产党)1939年5月,日军九路围攻长治。在一次战斗中,岳岱身负重伤,因流血过多,不幸牺牲,年仅22岁。
王鉴览(1917-1939),山东省金乡县人,1917年生,1935年9月至1937年7月在清华大学理学院地学系学习。1936年春,在清华大学加入“民先队”。1936年5月在清华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李昌、孙德香。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家乡参加抗日。1937年8月至1938年5月,任中共山东省金乡县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人。1938年5月至1939年5月,任中共金乡县委书记。1939年5月至1939年9月,在苏鲁豫区湖边地委工作,任宣传队编导。1939年9月15日,在湖西“肃托”事件中被误杀,时年仅22岁。1941年春,中共湖西地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湖西肃托事件的决定》,追认王鉴览为革命烈士。
解占柏(1913-1941),解占柏又名解树魁,山东省堂邑县人,1913年生。1935年9月至1937年7月在清华大学理学院地学系学习。“七七”事变前在清华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同平津流亡学生一起到鲁西北,在堂邑县办宣传队,开展救亡活动。1938年秋调鲁西一地委任民运部长,兼任动委会主任。同年冬天开始组织武装,成立聊傅堂边的先遣纵队第五大队。1939年秋调任四地委民运部长,1941年任鲁西军区武装部充任科长,因布置扩军任务回四地委时,被专署所留,任茌平县县长。当我军发动小马庄战役时,被敌包围,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
吴新之,山东栖霞人。中共党员。1934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系。“七七”事变前,在清华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受党组织派遣,参加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政训人员训练班”,结业后到山东聊城组建抗日武装,先后任游击大队中队长和指导员、机枪营教导员、独立团政治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团政治主任等。1942年1月24日,在曲周吕洞崮反日军“扫荡”作战中牺牲。
李忍涛,云南鹤庆人。1920年入清华学校,先后赴美德留学,学习军事。回国后,任职中央军校。1933年军政部学兵队成立,李忍涛任上校队长,成为中国防化兵种的创始人。在“淞沪会战”中率部重创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后升任学兵总队少将总队长,兼任防毒处处长和特训班班主任,统管抗战防化工作。1943年,赴印度视察中国驻印军。10月28日,乘机返国复命途中遭日机伏击,牺牲殉国。国民政府于1946年追赠李忍涛陆军中将军衔。
钟青援,原名钟汉光,广西陆川县马坡镇清秀垌村人。 1938年夏,钟青援在广州知行高中毕业,参加大学招生考试后,即由广州回到陆川,继续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底,钟青援得知他已考取西南联合大学,于1940年春被发展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山大学,钟青援积极开展各种革命活动。1945年12月22日(冬至),博廉武工队在博白县大坝乡被国民党包围,钟青援在突围战斗中英勇牺牲。
杨潮(1900—1946),笔名羊枣,又名杨廉政,字九寰,1900年5月8日生于湖北省沔阳县一个封建家庭。1914年,14岁的杨潮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学习,改名杨廉政。1919年因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学校开除,又易名杨九寰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科,1921年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23年毕业,任职于上海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1933年初,在上海白色恐怖的环境中,杨潮由其六妹杨刚引荐,结识左联领导人周扬、夏衍等人,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开始从事革命文艺工作。这年下半年,他由周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7月,杨潮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特务头目要他写反省书,并劝他加入国民党,被他严词拒绝。1946年1月11日,杨潮在受尽百般折磨后被虐杀于杭州狱中,时年46岁。
人物介绍来源:
《清华英烈》清华大学校史教研室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
清华大学官网https://news.tsinghua.edu.cn/info/1290/46353.htm
清华大学校史馆官网http://xsg.tsinghua.edu.cn/info/1003/1108.htm
百度百科
(图、文:雕塑系教授 王洪亮)